• <menu id="ygk6o"><bdo id="ygk6o"></bdo></menu>
    <div id="ygk6o"></div>
    <menu id="ygk6o"><code id="ygk6o"></code></menu>
    <menu id="ygk6o"><code id="ygk6o"></code></menu>
  • <nav id="ygk6o"></nav>
  • <table id="ygk6o"><noscript id="ygk6o"></noscript></table>
  • <div id="ygk6o"><tr id="ygk6o"></tr></div>
  • <legend id="ygk6o"></legend>

    校史略記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校概況 > 校史略記

    一、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創建于武昌

    湖北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鄉村師范學院。20世紀初,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痛感國家貧弱,目睹農村凋敝,主張教育救國,以濟時艱。1930年,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先生為了發展本省鄉村教育,著手籌建湖北省立鄉村師范學院,校址即今武昌沙湖之濱的寶積庵。1931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將湖北鄉村師范學院改為湖北省立教育學院,黃建中先生以廳長之職兼任湖北省立教育學院第一任院長。學院開辦時,設兩系一科,即農事教育系、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范專修科。1932年增設民眾教育專修科,1935年又增設農事教育專修科。各系均為四年制本科,各專修科均為二年制???。

    當時學院設有農業學校、農場和青山教育實驗區,供教學和學生實習使用。還在校外舉辦了民眾夜校、民眾教育館,館內民眾樂于靜聽演講,勤于練習國術,潛心受教,開創了學校與社會結合、教育與民眾結合之先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大舉入侵中國,中華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國民黨對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于1935年6月同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何梅協定》,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消息傳到武漢,愛國學生無不義憤填膺,熱血沸騰。12月17日,武漢50余所大、中學校的學生代表正式成立武漢中等以上學校學生救國聯合會。20日,在學聯的組織下,l萬余人參加了游行。21日游行隊伍由武漢大學學生帶隊,22日即由我院學生帶隊。游行隊伍在武漢關上岸,經江漢路,準備穿過法租界進人日租界示威,受到當局的阻止,改由中山大道前進,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25日,武漢被國民黨當局宣布戒嚴。

    盡管國民黨當局阻撓、破壞、鎮壓一二九運動,我院學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運動的前列,并在武漢大、中學校中發揮了較好的組織作用,在學校的歷史上譜寫了抗日救亡、不畏強權的光輝一頁。

    1936年上半年,受當局迫壓,學院被迫停辦。

    二、國立湖北師范學院成立于恩施

    抗日戰爭時期,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建立臨時省會,陳誠在鄂主政,制定了《新湖北建設計劃大綱》。按大綱規定,我院于1941年秋正式恢復,選校址在恩施五峰山。此時自1936年停辦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已經整整中斷了5年。

    其時正值國難當頭,復校后的師院辦學條件極其艱苦,最突出的問題是無力興建校舍。于是因陋就簡,利用原森林公司和茶廠的舊房權作校舍之用,多為木架板構造。另外,就地取材用杉樹皮、木架臨時搭了幾間教室,湊合著開學上課。在這種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我院師生猶抱教育救國、臥薪嘗膽之精神,不改其志。復校后的第一年,學院設有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范專修科。專修科分設國文、英文、數理、音樂、體育五個教學組。

    在回憶這段校史時,陳友松先生是不可不提的。陳友松,男,湖北京山人。他幼年家貧,學習刻苦,得教會資助方能上學并走完一段學程,后考取公費留學生,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后任西南聯大教授。1942年秋,因學生反對我院院長一職一直由教育廳廳長兼任,省政府通過參議會知名人士李四光先生等人出面,從西南聯大請來陳友松先生擔任院長一職。

    陳先生就任院長后,勵精圖治,矢志擴大本院規模,學院面貌有了較大改觀,事業有了較大發展。1942年秋到1943年,在原有基礎上,增設史地專修科、一年制師資短訓班,招收音樂、體育各一班,開辦附中、附小,解聘了對待學生作風惡劣的原訓導長,全校師生員工生氣勃勃,全校上下充滿生機活力。但當局制約過多,尤其是與前任院長、教育廳廳長張伯瑾、陳誠辦學意見不合,陳友松遂于1943年7月憤而辭職,賣書做路費返回西南聯大。清江之水何浪浪,復楚賀志走他鄉,這有感而發的詩句,真切反映了陳先生當時的復雜心情。

    盡管在任職期間遭受極大的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但辭職后的陳友松先生仍然十分關心我院的建設和發展,回聯大后,他于當時國民政府的所在地重慶四處奔走,呼吁改組本院為國立大學。著名科學家李四光先生極力支持,亦四處奔走,廣為號召。1944年春,國民政府教育部采納各方意見,命湖北教育學院改為國立湖北師范學院,隸屬教育部。學院即奉命改制,將原來的科改系,到1945年,國師初具規模,教育、國文、英文、史地、數學、理化、音樂、體育八系俱全。

    三、抗命請愿與國師回遷武漢

    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后,遷到后方的各級機關、學校紛紛遷回。因種種原因,國師沒有復員于它的誕生地武昌寶積庵,而是先抵江陵,后至沙市童家花園。當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荊沙古城往昔的繁華已成煙云,辦學條件極其艱苦。同時礙于交通不便,圖書雜志不易購得,名流學者無法延攬,不少教授紛紛辭職。為改善生活,保證學習,1947年春,國師學生掀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抗命請愿斗爭,要求歸遷武漢。從2月26日至4月6日,600余名學生前往武漢省府請愿,并得到了武大、中華大學、農學院和醫學院等高校學生的聲援,迫使當時的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出面安撫,教育部特派教育次長赴漢調處。其聲勢之大、時間之長,為湖北學運史所罕見。

    1948年5月,國師正式遷往武漢。學生先期借住武漢大學附屬醫院(今湖北教育學院),圖書儀器隨后陸續運回。9月、10月間,學校整體遷往漢口唐家墩市一中和中山大道漢光中學。

    國師歸遷武漢不久,就發生了八四事件。7月31日,院方簽發空頭支票一張,作為學生8月份的伙食費,致使8月1日全院學生斷炊。部分學生前往院長王治孚住宅請求合理解決,其竟匿而不見。一學生見蔣介石送給他的照片掛在堂屋正中,氣憤之下將其摔碎。事發后,王治孚報告教育部要求解散國師,嚴懲25 名為首的學生。8月4日,教育部電令解散國師。電令到達,師生群情激昂。8日,國師學生自治會召開記者招待會,報告事實真相,散發《為反對教育部無理解散湖北師范學院,抗議無恥栽誣二十五位同學敬告社會人士書》。17日,武漢大學學生自治會在中華大學開會聲援國師同學。18日,國師教授會作出嚴正決議,電請教育部收回解散國師成命。9月4日,教育部任命新院長,變相收回成命。不久,法院亦對王治孚劣跡提起訴訟。至此,八四事件取得斗爭勝利,國師得以生存。

    國師遷回武漢后,中共地下黨組織加強了對國師學運的領導工作,國師成為漢口的學運中心。一大批學生在頻繁的學運中受到了鍛煉,先后加入了黨組織并投奔革命工作,為武漢、湖北乃至中南地區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9年7月16日,中南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接管國師。根據當時革命工作的需要和國師無固定校址的實際情況,國師停辦,進行整理,國師教師,或自行聯系工作,或由接管部統一安置和調派。在校學生,或參軍參干,或轉入他校繼續學習。圖書儀器等全部校產移交給繼國師續辦的湖北省教育學院。

    從1931年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創立,到1949年國立湖北師范學院受接管,計18年歷程。18年中,雖經5年停辦,幾度遷徙,歷經坎坷,飽經風霜,卻培養各類人才1484人?;厥?8年的風雨歷程,學院不因時乖運蹇而敗萎,不因反動摧殘而喪志,反而愈挫愈勇,艱難向前。

    四、湖北教育學院誕生與教師進修學院成立

    國師停辦后不久,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等人的關心下,在國師基礎上籌建的湖北省教育學院正式成立,1949年10月 15日開學上課。至1952年,學校設有教育、中國語文、數學、物理、體育衛生、音樂、美術、戲劇、俄文等9科,在校學生753人。學院設有附師,另設有附一小、附二小、附三小,為本院師生實習之用,后改為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工人業余學校各一所。

    1952年,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方針,進行了全國性院系調整工作。湖北省委為落實調整方針,將教育學院的大部分教職員工、各科學生和部分圖書并入華中大學(即今華中師范大學)。同時,以省教育學院留下的部分人員和校產、校址為基礎,成立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以解決本省師資極其缺乏的矛盾和適應將來教育發展的要求。當時的教師進修學院開設有教育、語文、歷史、俄文、數學、理化、地理、生物、美術、音樂、體育等11科,另設有文教行政干部班、政治班。

    五、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

    1953年,中央決定繼續進行高等教育的調整工作。同年9月召開的全國高等師范教育會議指出:高等師范教育是整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點,要擴充現有的高等師范學校,有條件、有準備地建立新的高等師范學校。根據以上精神,我校適時呈請教育部批準將本校改名為湖北師范??茖W校,并于1954年4月獲得批復同意。1955年8月,為適應發展需要,師專全部遷址武昌馬房山。

    1956年春,隨著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到來,為適應湖北地區中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湖北省教育廳決定:將湖北師專的語文、歷史兩科分出,另行組建一所新的高等師范學?!錆h師范??茖W校。同時,還將湖北師專的體育科分出,成立武漢體育師范??茖W校;將湖北師專的音樂、美術兩個短訓班分出,與華中師院的圖畫、音樂兩系合并,組建成立武漢藝術師范學院。

    1957年秋,湖北省委決定,將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兩校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師范??茖W校。當時,做出這一決定主要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好師專,培養合格的中學師資;二是為了在適當的時候將師專發展成為師范學院。

    兩校合并后,校址重新遷回武昌寶積庵并將此作為永久校址。教職員工達到620人,在校學生達到2138人。學校設有語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7個科。校園基本建設快速發展,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辦學條件不斯改善,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經驗日臻豐富,基本具備了高等師范學院的條件。

    六、武漢師范學院建立

    1958年8月8日,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將武漢師范??茖W校改為武漢師范學院。

    新組建的武漢師范學院教職員1543人,設有中國語文、歷史、數學、物理4個系,生物、地理、化學3個專修科,并設有馬列主義、教育學、體育、外語 4個公共課教研室(組),本、??萍孓k。學院組織機構為二級建制,行政機構設九科三室,即教務科、出版科、人事科、學生科、保衛科、總務科、財務科、膳食科、衛生保健科及秘書室、基建辦公室、生產辦公室,院黨委下設組織部和宣傳部。1958年成立的武漢師范學院已經基本奠定了完整的師范院校的專業基礎和建制。

    文革期間,學校的各項工作受到大環境的極大影響。文革結束以后,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才得以恢復和發展。1978年,根據《湖北省教育事業八年規劃》(草案)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校制定了1978-1985年發展規劃。規劃提出的奮斗目標是:八年中,前三年在逐步發展的同時,以整頓打好基礎為主;后五年要有較大的發展,經過努力,把學院辦成專業齊全、教育質量較高、科研成果較多、名項工作先進的師范院校。圍繞八年發展規劃的奮斗目標,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擴大辦學規模,開展多層次辦學;加強科學研究,提高學術水平;加強黨的建設,改進領導作風,搞好班子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七、湖北大學成立

    1984年1月,湖北省委鑒于我省省屬高校規模小、條件差、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為統籌安排和發展我省地方高等教育事業,決定將武漢師范學院原由武漢市領導改為由省直接領導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于加速發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決定》的文件,同時上報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批復:同意將武漢師范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

    9月26日,湖北大學成立大會隆重召開。黃知真省長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重要講話,對湖北大學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武漢師范學院成立三十多年來為全省培養大批人才和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的顯著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湖北大學全體師生員工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為辦好湖北大學做出新的貢獻。徐章煌校長代表學校講話,表示熱烈擁護省委、省政府的決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兢兢業業、腳踏實地、銳意改革、努力工作,把湖北大學辦成以師范為主,文、理、管多學科的開放型綜合性大學,為湖北的兩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后,省長黃知真、省委副書記錢運錄共同為湖北大學揭牌。

    湖北大學成立初期,設有中文、政教、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0個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個專修科,共13個專業,本??茖W生3072人,研究生34人。學校占地面積520畝。

    武漢師范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是我校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學校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聯系我們

    地址導航: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

    郵政編碼:430062

    聯系電話:(027)88664102

    版權所有?湖北大學 2016 湖北大學黨委宣傳部 鄂ICP備05003305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4號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乐亚洲精品视频
  • <menu id="ygk6o"><bdo id="ygk6o"></bdo></menu>
    <div id="ygk6o"></div>
    <menu id="ygk6o"><code id="ygk6o"></code></menu>
    <menu id="ygk6o"><code id="ygk6o"></code></menu>
  • <nav id="ygk6o"></nav>
  • <table id="ygk6o"><noscript id="ygk6o"></noscript></table>
  • <div id="ygk6o"><tr id="ygk6o"></tr></div>
  • <legend id="ygk6o"></legend>